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研学旅行指导师必须是博物专家?|研学3周年系列3

邓青 研学猫 2022-08-01




前天是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3周年的日子,我们刊发了政策主要起草人、中国教科院课程中心研究员高峡老师的文章带着课本去旅行,到底误导了多少学校和研学机构?| 研学3周年系列 1北京市海淀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研学旅行学校指导手册》主要作者之一宋世云研究员研学旅行更接近学习的本质、成长的本质引发了强烈反响。


今天,我们推出研学旅行3周年文章系列之3: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小学生航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管理标准》起草人邓青写的文章。


我们欢迎研学旅行理论专家和实践大咖一起撰文,谈问题谈出路,谈现状谈未来,谈课程谈执行,谈战略谈战术,谈国内谈国外,谈基地谈营地,谈方向谈方法……


 

10月19日,我写了一篇文章“2020年高校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部文件释放了什么信号?”,该文被教育部官网、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广泛转载,文中关于研学旅行指导师的问题,当时由于篇幅问题没有展开。

研学3周年,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举办了71期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培训5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在与学员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大部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求知若渴。不过同时也发现对于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指导师带队方面(暂不讨论研学旅行指导师课程设计等其他职责),还普遍存在着4个误区。



1误区:顾客就是上帝,研学旅行指导师应唯客户是从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学习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话,那只能说是自学,不是教育”。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活动,而教育是要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长过程中,需要研学旅行指导师引导、纠偏、教育。


在实际研学活动过程中,一些组团研学机构怕得罪家长,得罪学校,无底线甚至跪舔护着孩子,掩盖孩子不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对诸如“不系安全带、吃雪糕、路边摊、乱扔垃圾、破坏文物”等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指责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地接老师。亲子研学活动类似这种现象更加普遍,担心孩子们冻着不参加集体活动,代替孩子去做一些活动等。


现在研学旅行指导师大多停留在生活老师或服务员角色,带领学生玩好,在生活上提供帮助,但在学科相关知识方面帮助极小。顾客是上帝,但研学旅行指导师不是服务员,而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不合适的行为需要即时纠正孩子需要爱,更需要合适的教育,尤其底线规则不能听之任之。现在一些学校、家长更多关心住几星级酒店、吃得好不好、累不累,很少关注中小学生的收获、成长和突破。


中小学生正处在三观和良好习惯形成时期,需要传递更多的正向的价值观和理念,需倡导小学生研学摔破杯子主动赔30元类似行为,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初衷。同时,也需要学校、家长给研学旅行指导师一些空间,在保证吃住行安全、卫生、放心的基础上,更多让研学旅行指导师发挥真正教书育人的价值。



2误区:研学旅行指导师必须是专家,不然回答不了学生们问的所有问题

 

《异类》一书指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至少10000小时。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但事实上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意见》才刚3年时间。难道研学旅行指导师一定要领域内专家方可带队?先来看下赵本山在《马大帅》电视剧里的代课的一段视频。



象视频中代课的校长一样,研学旅行指导师在研学活动中更多是组织、陪伴、启发、引导、促进,教会孩子们方法,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式学习,而不仅是知识性层面的东西,知识传授可以借助百度、CNKI、形色等软件,一查便知。如果涉及到特别专业的内容,可以安排相应学科专家辅助。


研学旅行指导师更需要杂家、博学,而不一定是某学科专家。研学旅行是从真实生活出发,而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的,涉及多学科非单一学科。真实的问题很难通过单个学科来解决,需要跨学科解决。


工业化时代为了加快学习效率,人为地分成各个学科,化整为零,但互联网时代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可以为每个人定制教学内容,应重回原点,化零为整。正如芬兰等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包班制老师一样,教语数外等所有学科,激发孩子内驱力,帮助找到职业发展方向,教会学习方法,学会与人交际,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当然,并不意味着研学旅行指导师不需要成为专家。只是从现实来说,如果要求所有研学旅行指导师是专家,要求有点过高。如果非要是专家,研学旅行指导师更应是活动组织、引导专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太专业的人反而不适合带中小学生,分享的东西大多晦涩难懂,其实大部分懂科普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就足以胜任活动中的专业内容。



3误区:研学旅行指导师要多讲,甚至不停歇地讲,不然对不起家长付的钱


现在研学活动中有一个现象,就是不管孩子接收多少。只要孩子一闲住,就要求研学旅行指导师不停地讲各种知识。接受科学是一门科学,如果还是象传统填鸭、灌输方式教学,那只是将课堂搬到校外而已。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性,把学生带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探究。无论是行前激发孩子们兴趣,选择探究问题或课题;行中分组完成课题或任务,还是行后成果汇报,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发言多。研学旅行指导师在过程中更多是陪伴、引导,只有在行后总结时,研学旅行指导师才更多地发声,进行纠偏、与所学知识链接,拓展延伸。



4误区:规则、纪律是要求学生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不需要遵守


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习总书记在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


学生不会相信你说的,但会相信你做的。当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时,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通常做定制研学团时,会硬性要求几条营规,其他营规都是同学们根据行程规避风险商讨定下来的。


无论研学旅行指导师原来是什么样,抽烟、喝酒、说脏话等,但一旦带孩子去研学,这些不好的习惯都要一一戒掉,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有这些表现。


人只能由人来培养,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技术替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他的行为,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研学行业门槛低,标准还有待完善,大多靠甲方要求和研学旅行指导师自觉,尚没有行业准入门槛。最近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联盟,吸纳有情怀、有梦想的研学从业者,为行业打造输出一批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研学旅行指导师,成为研学行业一股中坚力量,共建行业标准,共享研究成果,推动研学行业专业化、内涵式发展。


共勉!

 
                                                                                                           2019年12月2日


作者:邓青,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小学生航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管理标准》起草人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加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标准化服务联盟  


近期培训论坛


北京         12月10-12日重庆        12月21-22日
北京2020年4月17-20日

     培训咨询    

186-0073-8145  陈老师

135-2132-3736  刘老师

  176-0588 -7180  冯老师

176-1179-1531   黄老师

183-0139-9591  郭老师

176-1179-3179  徐老师


      商务合作(微信同)    

              

185-1312-7528  魏老师

139-1052-6098  邓老师



研学3周年系列文章

研学旅行更接近学习的本质、成长的本质 | 研学3周年系列 2

带着课本去旅行,到底误导了多少学校和研学机构?| 研学3周年系列 1


往届论坛

第五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研学事业进入专业化发展时代

中国民办教育论坛实践教育主题论坛圆满举办

第四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聚焦教育改革热点

聚焦核心素养 第三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在京举行

研学旅行与综合素质评价论坛成功举办

北师大教育创新与研学论坛

中科院科学教育线上线下齐发力

首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圆满举办


重磅发言

顾明远:研学旅行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

郭传杰:研学旅行姓“教”不姓“游”

林崇德:研学旅行是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陈光巨:做好四点让研学旅行不再“只游不研”

薛二勇:研学旅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宋世云:从5个方面让研学旅行与课程紧密结合

王晓燕:研学旅行要强调双向互评和多元式评价

柳夕浪:研学旅行不是劳动教育,但可以融入劳动教育

辛颖:一位校长对研学机构的四点建议

郭建民 : 新高考带动了素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

高峡:不能把研学基地建成“另一所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